最快方案定型,价格从优
注意,不是没有,只是没有畅销,所以不知名。
消费电子早已百花齐放,不同品牌、型号、功能的手机层出不穷。有些品牌也尝试推出了防水防尘、满足低温下运行的手机,涉足了本该是行业设备才会考虑的领域。不过市场反应并不好。
为什么没有一家手机品牌商把这一块业务做大做强,进一步占领行业市场呢?难道他们看不到这块蛋糕吗?
显然不是。令各大品牌商踟蹰不前的根本原因是:有三大难题摆在他们面前。
1.行业产品的需求十分个性化,使得量产优势无法形成。
物流运输行业需要加装硬解码的二维扫描头;仓储管理经常要用到超高频识别功能;移动警务要求拥有公安部指纹功能;煤炭矿井必须确保防爆安全性能。不同行业具有各种各样的特殊性要求,不单单体现在功能上,外观,尺寸,寿命等等都是行业应用需要考虑的因素。
在适应行业极端环境的前提下,要发挥行业设备的效用,就不得不把细节做好,根据细分领域的需求把某项特殊的功能放大。这与传统的标准化、量产化模式背道而驰,牵扯出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进行一款行业产品定制时,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研发人员和时间。而其他新需求的项目,几乎又要重新投入,一个个去攻坚克难。这使得品牌商和各中小企业始终处于同一起跑线,而中小企业在灵活性上显然更胜一筹。又比如,大企业研发一款产品,正常情况下,研发周期会比小企业长得多。他们的流程更复杂,人员调动更困难,决策也会更加谨慎,往往不能及时响应行业应用需求。
以上种种,导致品牌商在行业产品领域无法形成量产优势,在与中小企业的竞争中无法形成降维打击。
2.与早期进入三防行业的中小企业相比,各大品牌商并不具有技术优势。
强悍的CPU性能、好看的外观、超高的像素,这些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核心性能,到了行业应用领域并不吃香,反而变成了成本负担。各大品牌商对这些功能进行了大量的研发投入,拥有较强的技术积累。但是在一些特殊功能上,品牌商倾向于满足一般要求即可,这样的模式使得品牌商在行业应用技术上落后于较早涉足三防行业的企业。
3. 行业产品的销售渠道与消费电子的销售渠道不相同,无法简单迁移。
消费电子基本上都是to C的,而行业设备更多是to B的。行业客户不那么关注品牌,他们更关注的是成本。他们也不会因为看了一场发布会,或者逛了一次体验店就下单。任何一次采购都会充分考虑成本、价值、甚至战略因素,拥有一套严格的采购体系。这与消费电子的行销方式迥然不同,因此各品牌商积累的销售渠道是难以简单迁移到行业领域的。
所以,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一搜三防手机,出来的是各种没有听过的牌子?一部分原因就是人家品牌商不去做三防手机,摆在他们面前的三大难题,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至少来说投入产出不划算。
那么,难道就没有一家做得好的三防品牌企业,可以让我们选择的吗?
肯定是有的。不过市面上搜到的品牌名称绝大部分都是代理商或者贴牌的品牌商,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因为行业产品的品牌积累过程异常艰难,很多原厂最初没有重视这个问题,一心钻研产品,耽误了品牌的积累。等到醒悟过来时,销售渠道已经被代理商和品牌企业(向原厂定制产品后贴牌销售)占领了。此时原厂再去发展自主品牌,无疑是在跟自己的大客户对着干,很容易两败俱伤,往往就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
这里面的水很深,目前消费者接触到的产品普遍是溢价的,具体情况一时半会也说不清楚,有时间我会再写一篇专门解答